在深圳这片教育改革创新的热土上,携名校光环来龙岗办学的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开办四年,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回应了深圳人的殷殷期许:学校连续三年学生录取分数线稳步提高,优秀学生踊跃报考;2016首届高考,即获深圳市高考超越奖;2016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红旗标兵团委;2017年深圳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校八大学科教师以区一等奖进入市决赛并获得全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确立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策略以来,通过开发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创新教育教师队伍,整合创新教育优质资源,最终成为深圳创新教育领域的领跑者。
培养体系——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作为华中师大首批合作开办的公办高中,建“高品质、特色明、创新型、国际化”的品牌学校,是华中师大与龙岗区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中明确提出的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一办学目标,华中师大在华师龙岗附中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创新教育特色建设提供质量保障。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国际视野和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创新人才”为学生培养目标,于2014年开办首届“英才班”致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引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华中师大龙岗附中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在华中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和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鼎立支持下,学校进行以“基础知识扎实+学科特长明显+创新素养突出”为基本内容的“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学校在英才班中按照华中师大一附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特色建设工作,以推动全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特色课程——奠基一生优质发展
要推进创新教育,课程建设是重要的载体。学校根据深圳市学生八大素养培养的要求,以创新素养培养为核心推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构建了“基础能力课程、个性特长课程、实践创新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创新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重点。
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推进以学习为中心、问题为核心的“双心”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以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探究学习任务为驱动,弘扬华中师大一附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重视学生学习动力激活,重视学生”的深度教学理念,学校2017年举办了主题为“回归生活,回归本质,回归梦想”教学节,通过“智慧课堂”、“双心课堂”等展示创新型课堂研究成果,该项改革获得了《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试点项目》立项。课堂教学创新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2017届学生在深圳一模中重点上线率比2016届增加10个百分点,为同比增长最大的学校,更有一批学生进入深圳市顶尖学生行列。
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访百年名校,会荆楚精英”游学活动、“重走长征路,与老区儿童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全人发展”——领袖课程学习活动已成为学校常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华附好声音”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2017年体育节火炬接力,首届学生从校长手中接过火炬,象征着华附创新精神的传承,2017年首届华附好声音网络直播吸引6万人关注。
学校富有特色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取得丰硕成果。 2015年6月至今,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累计43人次学生获得市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累计53人次学生获得科技竞赛奖。其中许家祥同学在第30届中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得广东赛区全国一等奖,名列全省第46名;胡书涵同学以突出的“创客”成果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广东省唯一);学生社科知识竞赛小组参加深圳市第八届社科知识大闯关电视竞赛中力压群雄,夺得第二名。
优质师资——助力学生三年成长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把创新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积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实践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信息素养。学校聘请华中师大一附中名师及国际金牌教练为华中师大龙岗附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导师,实行“双导师”教学;先后选派教师参加华中师大的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中心和龙岗区智慧校园项目学习培训;学校成为华东师大“智慧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学校还把创新培养体系英才班作为教师“数字教育”试点班级,参加龙岗区“智慧校园”试点项目和华中师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
学校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方面的作用。学校体育、艺术教师数量齐、专项全、素质高,为学校创新教育特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音乐、美术教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双双斩获全国一等奖,创造了一所学校音乐、美术囊括全国一等奖的记录;一批优秀体育艺术教师带领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优秀社团:邓国田同学夺得2016届高考深圳市体育状元,学校男生小合唱蝉联深圳市合唱比赛金奖,教师舞蹈队代表龙岗区参加深圳市教师艺术展演等。
名校资源——扎根龙岗辐射鹏城
与一流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有顶尖高中作后盾,是华中师大龙岗附中的办学优势所在,学校将华中师大大学部、华中师大一附中及特区教育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一是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周边国际大学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访百年名校”学习基地;将华中师大一附中作为“会荆楚精英”游学基地;将井冈山作为“革命传统文化实践行”教育基地等。二是建设创新教育场馆。建立了数字化录播教室、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地理数字星球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航模实验室、创客工作室、未来教室、体育艺术教学中心等。三是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和场馆课程。学校成立了学生科学院,与华中师大一附中联合培养创新学生。学生累计有36件科技作品获得区级以上学生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创新奖,其中3件作品获得广东省级奖。
学校在创新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引来市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仅《晶报》就有14篇之多。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钢琴家郎朗与华附学子在一起
校园内景
体育节火炬传递
访百年名校,会荆楚精英
“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活动
全国最牛高中华师一附中游学
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获得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晶报记者 何小西 方静芬 通讯员 盛中华 /文、图
原文链接:http://jb.sznews.com/html/2017-04/14/content_3769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