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资讯 > 新闻 > 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形态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王惠飞 盛中华 | 发布日期:2016-12-09 】

近日,深圳市高中地理教研暨郭芳英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顺利开展。深圳市教科院特级教师龚湘玲主任、深圳市教科院刘筱清老师、重庆师范大学李晴教授及深圳市高中地理学科高一、高二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会议由龙岗区地理教研员郭芳英老师主持。

整个研修活动共分为现场上课、专家及教师点评和论文写作讲座三个环节。现场上课由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王惠飞老师执教必修一《热力环流》。王老师的课堂首先对现实生活中与热力环流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接着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合作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规律,最后让学生将所学原理应用到“单圈环流”及“城市风”等地理现象中。整节课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优良。

深圳市教科院刘筱清老师指出一节好课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情景真实且与课堂内容联系密切、问题开放可训练思维、师生有效互动、效果解释这五方面的特点。王惠飞老师的课目标设置、情景再现、问题设置、师生互动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问题设置的开放性、效果解释即应用方面还可改进。

龚湘玲主任则指出核心素养看似很抽样,实则很具体。备课时眼光需要高远,从课标出发,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明确一节课的具体目标。老师们上课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有开放性,应给学生自由的思考、自由的发挥和自我归纳概括的机会,从而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更好地应对全国卷。

重庆师范大学李晴教授给全体教师指导专业论文写作,指出有写作需求的中学教师可以查阅期刊杂志,结合自己的优势,先明确两到三个研究方向,然后进行持续性的、系列性的研究。在参考文章方面,中学教师可多阅读顾明远、朱小曼、李秉德、钟启权、陈诚、汪明、段玉山等发表的论文。此外,中学教师可以多阅读《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中学地理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期刊。

最后,郭芳英教研员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并对参会专家、相关点评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华中师大龙岗附中的精细组织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与研修活动对于提升地理教师的课程理解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很有启发和作用。